健康宣传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科普 > 健康宣传日 > 正文

哈医大二院举办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慢性迁延并进行性发展,是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过1314万,占全球痴呆患者的1/4。今年9月21日是世界第31个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是“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

义诊现场

为庆祝建院70周年,进一步普及宣传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知识,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 9月20日,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核医学科联合举办“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多学科义诊活动”。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团队吴云教授、金永华教授、闫晓波教授、岳卫东教授、王晓坤副主任医师、田佳楠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郭冕教授、核医学科李萍教授,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详细诊察和认知量表测定,为病人和家属答疑解惑,提供专业、科学、权威的诊治和照护指导等多项服务。

吴云教授为患者答疑解惑

岳卫东教授为患者提供诊疗意见

郭冕教授为患者科普疾病

李萍教授查阅患者检查报告

岳卫东教授介绍,痴呆不是正常的衰老,尽早地识别疾病的早期症状至关重要,有时候老人所说的“老糊涂”了,很可能就是疾病的先兆。痴呆常见的早期症状有:记忆力衰退,很快忘掉刚刚发生的事情;不能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语言表达障碍如词汇匮乏、词不达意等;对时间、地点的概念下降,在自家周围都会感到陌生;判断力受损或下降;难以合理规划事务;经常错放物品;情绪或行为的改变;理解视空间信息存在困难;工作或社交活动兴趣降低。在患者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块橡皮擦正在擦除他们的记忆,这种被挂在患者嘴边的“老糊涂”往往容易被忽视,错过最佳的干预和治疗时机。

金永华教授为患者指导用药

闫晓波教授查阅患者检查报告

王晓坤副主任医师为患者答疑解惑

田佳楠副主任医师了解患者病情

吴云教授表示,多学科联合举办此次义诊活动,共同守护龙江百姓的健康。疾病会“擦除”他们脑海中的记忆,但不能剥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温暖的渴求,我们要对痴呆及认知障碍的患者多一些关爱,对患者家庭多一些帮助,用知识和善意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即刻行动,共同点亮记忆之光!

她强调,虽然痴呆无法治愈,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治疗已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尽早识别,及时治疗,疾病进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缓或部分逆转。规范的药物治疗、良好的生活方式均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下降。如地中海饮食模式,良好的睡眠和心境,适当的体育锻炼,日常认知训练等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中均是有效的。来自最新医疗顶刊Lancet 关于痴呆预防、治疗、照护2024研究报告提示:如果终生控制如下14种危险因素能减少45%的痴呆发生,这包括缺乏体力活动、吸烟、过度饮酒、空气污染、头部损伤、社会交往过少、教育程度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听力受损、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视觉丧失。

据悉,哈医大二院已经设立专门的记忆认知门诊,给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提供精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响应国家脑健康规划,积极宣传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让老百姓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病,争取更早发现疾病的苗头,更早就医,及时开始治疗。2024年1月仑卡奈单抗在我国全面获批,使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了新突破。针对认知障碍类疾病,哈医大二院核医学科在主任李萍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检查,包括Aβ PET、FDG PET和tau PET,帮助患者在无创情况下进行精准诊断。哈医大二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也紧随国际前沿,在主任郭冕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变性病痴呆,缓解病人症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