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在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之际,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及老年医学科联合举办系列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与重视,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控制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义诊现场

义诊团队合影
10月8日上午,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带领心内科高血压团队,联合老年医学科举办全国高血压日大型义诊活动。心内科副主任张烁教授、刘海霞主任医师、朱彬主治医师、孟玮主治医师、吴秋文主治医师,老年医学科三病房主任滕宗艳教授、老年医学科二病房副主任范鹰教授、李静主任医师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诊治指导、血压测量等医疗服务,并对高血压的危害、家庭血压管理、正确测量血压、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选择、降压目标要求等知识进行科普,增强人们的自我管理意识,科学降压,健康生活。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为患者义诊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张烁教授为患者义诊
此外,张烁教授做客黑龙江交通广播998《龙江好医生》栏目和黑龙江省电视台《健康龙江直播室》进行高血压科普宣教活动,帮助人们认识高血压,掌握科学测量血压的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伤,并为人们答疑解惑,带高血压患者摆脱疾病困扰,走出认知误区。同时,哈医大二院心内科还举办患教会、科普宣传活动,并联合中盐黑龙江盐业集团开展公益项目,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免费发放低钠食用盐等,切实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健康龙江的决策部署。

哈医大二院老年医学科三病房主任滕宗艳教授为患者义诊

老年医学科二病房副主任范鹰教授为患者义诊

哈医大二院老年医学科二病房李静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于波教授表示,高血压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但控制率仅为16.8%。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省处于高寒地区,居民多有钠盐摄入过多、饮酒、摄入高热量食物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致使我省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防控形势严峻。高质量血压管理需在诊室血压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天24h(动态血压)以及长期(家庭血压)稳定的血压控制达标;在高血压分级、分期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高血压的分型管理。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于波教授强调,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居民认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好高血压管控。
于波教授表示,哈医大二院高血压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同年11月成立黑龙江省高血压专病医联体。2019年通过认证成为首批中国高血压中心及高血压达标中心单位。2021年通过CDQI高血压中心认证,成为黑龙江省高血压卓越中心。整合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影像及检验等多科室资源,成立了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为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治搭建优质平台,为患者提供整体化、个性化诊疗方案。中心设立高血压筛查功能室,下设心内科睡眠中心已成为省内最大规模的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及培训中心。我单位常规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动脉硬化测定、血管内皮功能检查+动脉弹性、睡眠呼吸监测、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无对比剂肾动脉核磁、靶向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PET/CT核素显像、肾动脉影像检查及介入治疗等项目,为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开展呼吸机压力滴定和佩戴指导,省内率先开展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为难治性高血压的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高血压中心在睡眠呼吸暂停、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肾素瘤等多种继发性高血压诊治方面,已有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进了领域前沿。
此外,我单位被国家卫健委指定为黑龙江省质控中心(高血压),作为“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黑龙江省中心主任单位,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帮扶,推进高血压同质化诊治;作为黑龙江省医学会高血压专委会主委单位,积极推进省内血压筛查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与省内同道携手致力高血压防控工作。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刘海霞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朱彬主治医师为患者义诊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孟玮主治医师为患者义诊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吴秋文主治医师为患者义诊
科学监测管理血压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张烁教授倡导高血压患者应掌握科学的自我血压监测方法,规范治疗,以期实现平稳降压,长期达标。1.降压目标: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如能耐受,可逐渐降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2.科学监测血压:加强居家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是发现血压升高及波动的重要手段。由于高血压经常缺乏明显的症状,所以需要积极有意识的去主动筛查发现高血压,也建议大家掌握居家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规律、规范的治疗,定期自测,为医生调整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建议晨起1小时内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服药及早餐前,晚间测量建议在晚餐前或沐浴、睡觉前,每次应间隔1分钟按规范测量2-3次;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更精准地掌握血压波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为患者测量血压
她强调,享受健康人生,合理膳食与规律运动是防控高血压的基石。1.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盐不超量。2.适量运动:运动是降低血压、血脂最好的处方,减少久坐时间、坚持规律运动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辅以每周2-3次的抗阻(力量)训练及增加柔韧性训练。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建议不吸烟、吸烟者尽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避免二手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睡眠规律,必要时积极寻求医疗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张烁教授做客广播、电视等节目科普高血压相关知识
预防高血压,要从健康生活做起。1.减盐: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同时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肾功能异常人群需遵医嘱)。2.低脂低糖: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及热量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心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体重每减少5公斤,血压就可能会下降4mmHg,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并应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老年医学科滕宗艳教授介绍,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李静教授表示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但控制率不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老年病学组委员范鹰教授强调,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不容忽视。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实际对血压控制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特殊人群,更需要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健康生活,从我做起,健康体重,理想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