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景龙,博士研究生,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哈医大二院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学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黑龙江省卫生系统跨世纪拔尖人才,黑龙江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黑龙江省十佳医生,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卫生计生专业技术高层次优秀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首届“龙江名医”专家,黑龙江省总工会“龙江工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每年诊疗骨科常见病及疑难重症5000余例,年均完成四级脊柱手术1000余例,已为数万名患者解除病痛,在脊柱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完成常见病如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肿瘤、脊柱骨折、脊柱感染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高难度手术,如: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脊柱恶性肿瘤、脊柱侧凸矫形术、脊柱后凸截骨矫形术、高位颈椎肿瘤全椎切除术、前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颈枕融合及寰枢椎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畸形、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60°胸椎管减压术治疗重度胸椎管狭窄症等。另外,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侧块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和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技术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等高难度手术。1998年从日本引进 “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并进行改良治疗颈椎病,已完成3000余例,近年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钢板,使得颈后路棘突韧带系统得到更好的重建,从而显著减少了术后患者出现轴性疼痛的情况,使患者能够更早恢复颈部功能,目前应用该技术已使上千名颈椎病患者得到康复。其后,又创立了腰椎后路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式,显著加快了腰椎后路的植骨愈合,同时手术创伤明显小于传统的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术后能够明显减少椎旁肌的创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融合率,该术式目前已在临床应用已有4000余例,获得了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使广大患者受益。
致力于骨组织工程、骨移植、脊柱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具有较深造诣并获得丰硕成果。尤其在“微小颗粒骨成骨机制及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带领团队开展了骨组织工程等相关的基础研究,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而且团队中有四人成为全国骨科基础研究学术组织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项,卫生部基金2项,教育部基金1项,省级基金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70篇。主编、参编、编译《坎贝尔骨科学》、《腰椎外科学》、《现代临床实用骨科学》等多部著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有4项发明专利获批。多年来担任多轨道教学,累计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80余名。近年来,高度重视住培工作,大力推动骨科住培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内涵化、制度化、框架化建设,哈医大二院骨科于2016年获得全国首批5家骨科住陪示范性基地之一。
学术兼职:先后担任国家住培基地评估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骨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骨科主任委员等职务。并于2017年获评全国骨科第一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称号。2020年12月,中国骨科专业学院脊柱培训基地落户哈医大二院,全国仅三家,闫景龙教授当选了中国医师培训学院骨科专业学院培训委员会全国副主任委员。